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經師與人師

教養大小事

文/李偉文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學校這種集中式的教育機構之後,老師的使命與學校的目標就沒有改變過,直到最近這幾年。

 

    在無所不在的網路世界形成之前,學校是一個人獲得有系統知識的唯一地方,老師的責任就是循序漸進,教導學生面對這個複雜世界所需要的技能。

 

    但是,在網路資訊無窮盡與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的時代,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找到他所需要的知識,網路上也有許多製作生動有趣且循序漸進的教材提供給任何人,那麼,老師的價值何在?學校的目標是否必須調整?

 

網路時代,老師的價值為何?

    在網路時代,老師的價值已經不是來自像錄音機一樣覆誦隨時可以查詢的資料,也不只是用唱作俱佳的方法吸引學生,把上課當表演(畢竟你再費勁,也很難匹敵網路上受歡迎的網紅名師),老師的意義反而回歸到古人所說的「經師」與「人師」之辨。

 

    「經師」是指照本宣科講課本,講那些很快被淘汰的知識,這種經師是很容易被取代,也只是浪費學生的時間(他在家裡上網學就好了,幹嘛浪費來回車程?)

 

    「人師」是能夠讓學生找到天賦,鼓舞學生學習熱情的良師。他必須能夠「識別」出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每個學生興趣與熱情之所在;然後「鼓勵」學生,建立他們的信心與嘗試的勇氣;再來是「協助」學生,當學生在學習過程遭遇瓶頸時,提供適時的引導,並且找到更多輔助學習的資源;最後是「督促」,即便學生一開始滿懷熱情,但是人類天生的好逸惡勞或周邊環境的誘惑,往往會使得在學習高原時功虧一簣,這時老師就要化身為嚴格的教練,給予督促。

 

    因此,一個好的老師應該不只傳遞有關謀生技能的專業知識,古人說的――傳道、授業、解惑。這裡的解惑,不只是專業技能的疑惑,而是更高層次的大哉問,也就是回到生命意義的「為何而學」的根本問題。

 

引導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

    美國有一個專為窮人弱勢族群開的課程――克萊蒙人文課程。

 

    創辦這個課程的老師在十多年前想研究們貧窮這個主題―為什麼有些人不肯認真工作,甚至不想學一技之長?當他到監獄以受刑人為研究對象時,受到某個女受刑人的啟發,開始在那些貧窮犯罪似乎永遠無法翻身的地區裡開課。

 

    他開的課程跟一般社教單位所開的的實用謀生技能(比如教那些居民電腦或剪髮……)完全不一樣!他教人文課程,也是道德哲學、藝術史、歷史、文學、邏輯學……而且他跟那些中學都沒畢業的居民說,他用的教材跟教法,就跟他在頂尖大學跟大一學生上的內容一模一樣,他上柏拉圖的對話錄,也上莎士比亞,而且就是用經典原著,原汁原味原文版本。

 

    上課的成效令人跌破眼鏡,那些從小在監獄進進出出,早就放棄自己人生的成人學生,第一次有人教他們怎麼思考,引導他們從古代哲學家的著作中直接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當那些上完課程的學生,重新看到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體會到人在歷史中的演進以及人在社會扮演的角色,當他們重新肯定自己時,要學那些謀生的技能,根本就不是問題。

 

好的老師能誘發學習動機

    在這個網路訊息無窮盡的時代,只要你有心,你就能找到免費的資源,學習到你所想學的任何技能。重點在於:「只要你有心」,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習動機。

 

    因此,好的老師要能誘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當然,很多老師或家長最常用,也似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威脅利誘」,在不同年齡用不同的物質獎賞讓孩子願意讀書,或者恐嚇,甚至處罰孩子逼迫孩子獲得一個好成績。

 

    這些方法雖然短期來看很有效,但是,當孩子上了大學,進入社會之後呢?沒有人再來威脅利誘之後,學習的動機是否依舊可以持續?

 

    克萊蒙人文課程給了我們很好的提醒,老師的價值來自於給予孩子一個更崇高,更恆久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從個人的利益擴增到整個人類世界。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大人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能引導孩子思考?

 

    而學校或各種學習機構中的老師,更有可能是一個人一輩子所遇到的第一個貴人,只要老師能點燃孩子的好奇心,滿懷熱情地探索這個世界,那麼就是令人終生懷念的好老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