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創辦人給家長的12封信之2

創辦人的話

在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家長的參與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教學系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有感於此,在2005年特別撰寫了十二封給家長的信,希望藉此和家長暢談「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的教學理念與學習方法。

多年來,教學系統不忘初心,持續在音樂推廣的道路上,希望孩子快樂學習與成長,在此藉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的信,由從「為什麼要學音樂?如何進行音樂學習」為開端,讓所有家長對我們有更多的認識。

 

學音樂,沒有捷徑

親愛的家長:

  在第一封信中,我們談到團隊組織再造,以追求卓越的決心。緊接著的第二封信將針對教學系統的創辦理念作進一步說明。但首先,讓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要學音樂?」以及「如何進行音樂學習」。

 

教育,沒有速成

  許多人都喜歡音樂,因為音樂不但可以陶冶性靈、抒發情感、豐富生活,還可以提升美感經驗,成為許多人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可喜的是,隨著時代變遷,學音樂不再是某些特定族群的專利,家長普遍樂意讓孩子學習音樂,培養孩子更開闊的美感視野。

 

  這二十多年來,家長培養孩子音樂才能的意願提高了,但以短期的成效作為檢視學習結果的現象依然普遍;我曾多次疾呼,學音樂是不可能速成的,必須透過愛心和耐心,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積累而成。用一時的呈現來判定,是一種不公平的評量方式;甚至形成學習壓力,讓快樂自然的學習被漫長無止盡的痛苦和比較所取代。這個問題,無論是家長或是學生,都必須嚴正以對,仔細思考。

 

為什麼學音樂?學些什麼?有何管道?

  在決定進入音樂學習時,對於幾個問題必須有清楚的思考和認識:為什麼學音樂?學些什麼?有何管道?我經常說:人只要有心跳,即有音樂,這是上天恩賜予人類的稟賦;但,學音樂的目的為何?一般而言,大略可區分為下列三項:一、陶冶身心,提升生活品質;二、學習器樂,成為一生的好朋友;三、為將來進入音樂班及音樂系作準備,進而立定志向成為專業的音樂工作者或音樂家。在清楚目的後,才進入下一階段─學音樂,學些什麼?

 

  若朝向專業音樂發展,一般是從國小三、四年級正式進入音樂班學習,歷經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五階段,平均每位學生至少需接受十二到十六年的音樂專業養成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主修和副修。每位學生必須挑選一項主修,並搭配一項副修:包括鋼琴、打擊樂、管樂(又可分為單簧管、雙簧管、長號、小號等等)、弦樂(又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理論作曲、音樂學、聲樂、傳統樂器等,並搭配一項副修,例如,主修打擊樂副修鋼琴、主修鋼琴副修管樂、主修作曲副修鋼琴等;二、音樂基礎訓練。即與音樂相關能力養成,包括視唱、聽寫、音樂基礎訓練、合奏、合唱、室內樂等;三、理論史科。包括樂理、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樂曲分析、音樂欣賞、中西樂史、各時代斷代史、音樂美學、傳統音樂、世界音樂等等,都是必須學習的內容。

 

  由這麼多的專業課程可知,學音樂是無法速成的,需要漸進累積才會有成果。學習的管道則因個別差異而有所調整,一般小朋友的音樂啟蒙學習的課程大多從三四歲開始,包括:一、由各具特色的團體課程作為導入,如:打擊樂、鍵盤、律動等;二、透過個別課程學習;三、經由幼稚園、小學音樂課或社團等管道學習。到達一定階段後,才會決定是否朝專業發展,或是讓音樂成為業餘興趣與我們終身為伴。但無論是哪一種,起步都是相同的,即經由接觸、感受、喜歡、學習、訓練等步驟循序漸進,缺一不可。否則就會讓自然美麗的音樂學習,變成壓力和痛苦。

 

  為了讓孩子在自然中接受音樂啟蒙教育同時,也能建立對未來發展的思辯能力,我在十四年前創辦了「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希望透過完整的規劃和課程設計,提供孩子接觸音樂的管道。囿於篇幅之故,我將於下一封信中進一步與大家分享和說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