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創辦人給家長的12封信之6

創辦人的話

在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家長的參與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教學系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有感於此,在2005年特別撰寫了十二封給家長的信,希望藉此和家長暢談「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的教學理念與學習方法。

多年來,教學系統不忘初心,持續在音樂推廣的道路上,希望孩子快樂學習與成長,在此藉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的信,由從「為什麼要學音樂?如何進行音樂學習」為開端,讓所有家長對我們有更多的認識。

 

天下父母心-用愛呵護孩子成長

親愛的家長:

  個人從事音樂教學工作二十多年,非常高興能夠指導專業的音樂學習者成為音樂家,如音樂班、音樂系、及研究所等等,更幸運能夠參與音樂啟蒙的基礎教育工作。我有很多跟家長接觸的經驗,也參與了很多人的學習過程,看見家長們無悔的付出,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機會、陪著孩子情緒起伏…等,讓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觸與感動,的確是「天下父母心」。

  提供孩子適合學習、適合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是父母的天職,無論是為了讓音樂成為生活的良伴,或是從小下定決心朝音樂專業發展,又或是因為彌補父母兒時沒有機會學習的缺憾,讓孩子學習音樂,無論出發點為何,我們都了解父母重視孩子成長過程的心情,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最好的方法來面對孩子的成長。

 

從小培養美感

  十餘年來,我一再強調音樂學習的過程:「接觸、感受、喜歡、學習、訓練」,總是不停地反覆提醒,有時候甚至會覺得有些寂寞。但近來,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這樣的想法,最近兩篇報導提出了類似的看法,讓我十分欣慰,這樣的觀念終究不是僅止於音樂教育領域中,也已全面擴展至各行各業,引起大家的重視。這兩篇報導分別出自《康健雜誌第76期》「三明治世代如何帶小孩上才藝課?」,及《商業週刊第903期》的封面故事「美力時代」。

其中「美力時代」的【教育篇】寫道:

  美感不是照表操課的速成補習

  啟發孩子美的感受力,需要尊重、開放的態度。

  美感需要沉澱,而沉殿需要時間;

  打開孩子面向美感的門窗,而非走入技藝的象牙塔。

 

而該專題的【本質篇】專訪藝術家蔣勳的文章中也寫道:

  在蔣勳的思維與體驗中,美的本質就是創造力,是自我超越、突破的動力。

  美感教育,不是考試、不是學分,而是呼喚美的衝動與感覺;

  用功不在於追求技巧,而是用功於生命本身。

  企業追求美的產品,光成立設計部門不夠,而是整個企業一起動起來,

  改變聲音、色彩、光線、味道,啟發感覺的細膩性。

    蔣勳所提到的「美力」觀念,與我一向提倡的「從小培養美感」不謀而合;「美力」即是指美感競爭力,在這個「美力」的時代,美感競爭力也反映在企業面,是驚人的產值與財富,但台灣長久以來卻是個缺乏「美感存摺」的社會,雖然現代父母對於子女藝術教育的重視更甚於以往,但卻常以技巧為重,忽略「美」是感受力的啟迪,不能考試,也無關競賽。

 

啟發孩子更多可能性

    我曾經提到,無論是目標朝專業或是業餘發展,音樂的啟蒙教育都是一致的。專業技術的訓練,是依學生的個別差異,適時切入學習,技術真的不難,以打擊樂作為例子,國內有很多的打擊樂演奏家都是我的學生,使一個學生成為訓練有素的演奏家並非難事,我很驕傲目前台灣的打擊樂演奏家已受到國際的肯定,甚至透過短期的密集訓練,也可以讓沒有音樂基礎的人登台表演。因此,用技術衡量成績是很容易的,但孩子的音樂啟蒙學習,美的感受才是我們培育的重點,技術層面應該在適合的時機才導入,因為我們希望能提供孩子最好、最有幫助的教學。然後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起分享孩子的成長與喜悅,無論得意或失意,以及難免的情緒起伏,請適時的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小朋友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學習。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