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創辦人給家長的12封信之8

創辦人的話

在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家長的參與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教學系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有感於此,在2005年特別撰寫了十二封給家長的信,希望藉此和家長暢談「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的教學理念與學習方法。

多年來,教學系統不忘初心,持續在音樂推廣的道路上,希望孩子快樂學習與成長,在此藉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的信,由從「為什麼要學音樂?如何進行音樂學習」為開端,讓所有家長對我們有更多的認識。

 

讓孩子自己來

親愛的家長:

  今年是特別的一年,樂團邁向第二十年、教學系統第十四年,年底舉行的三年一度台北國際打擊樂節將邀請十國團隊來台演出,2006年1月2日,樂團將成立屆滿二十週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可讓我們的團隊透過明確的目標追求作全盤的深刻檢視,將過往積累的經驗作更好的整合,以追求卓越,展現「20潛力無限大」的目標。

  在教學系統方面也做了相同的檢視,不僅從課程設計、師資訓練、教學中心營運等諸多層面深入審視,我並帶領一二級主管多次訪視全台教學中心,也多次與全國講師進行座談,今年起,更請每位講師及教室填寫工作日誌,共同為教學努力。這段時間以來,這樣的整合與追求卓越的行動,讓團隊更加積極地動了起來,同時也整理了許多寶貴的問題,並且擬定計畫,提出解決方案,以期協助教學。家長對於系統的諸多鼓勵在此不必贅言,從這封信開始,我將和大家分享家長、講師、教學中心所提出的一些問題,首先就來談談家長最常反應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幼兒班家長不能進教室陪孩子上課?不了解孩子學些什麼,無法協助孩子在家複習。

 

讓孩子自己來

  家長不陪同4歲以上的孩子上課,是我很重要的決定,也曾就此問題與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者深入討論,是否陪同上課的確各有優缺點,而我最後還是選擇了困難度較高的「不陪同上課」,如此的堅持,是希望「讓孩子自己來」。小朋友是天生玩家,在遊戲中學習最為自然,藉著人天生喜歡音樂以及敲敲打打的本能,小朋友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創造力。而在學習過程中,有人可以迅速融入團體,有人需要多一點的時間適應;希望能從這樣的自然發展中,讓小朋友學習不要依賴,不必分心注意家長在旁陪伴的想法與反應,學習如何表現自己,也學習如何成全他人。

  我們不妨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讓家長進入教室陪同上課,家長不但可以協助老師與小朋友上課,也因為知道上課內容,回家以後可以協助小朋友複習,講師不需要在課後花太多時間做電訪或是解說;相反地,家長不能陪同上課,對講師是加倍辛苦,除了在課堂上照顧到每位小朋友,還要在課後為家長做更多說明,甚至因為家長不能理解,而讓退班率升高。依上述情況判斷,似乎讓家長陪同上課才是明智之舉,但我依然沒有做這樣的選擇,我強調的重點還是在於讓孩子自己來,自己感受學習,這個階段家長其實並不需要介入教學,而是多提供機會讓孩子接觸藝文活動,讓音樂、藝術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讓音樂、藝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個星期50分鐘的上課學習,是一切接觸的開始,也是音樂的啟蒙教育,此外,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長也要帶領孩子一起參與藝術文化活動,例如看表演、展覽,並且為孩子挑選適合的音樂聆賞,才是讓音樂真正成為生活一部份的動力。小朋友回家後願意主動練習,或是家長願意抽空督促小朋友練習固然很好,但即使練習不夠也不要緊,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技巧練習並不是重點。無論是朝專業領域發展或是作為業餘興趣,讓音樂終身為伴,起步都是一樣的,如果要學個別樂器或是要往專業領域發展,則必須在適當時機導入個別技巧的訓練。團體學習與個別課程並不衝突,而且是相輔相成的。

 

加強學員服務措施

  為了協助解決家長與小朋友的疑慮,教學總部特別設置了一個專屬諮詢信箱,並且延請30位音樂界學有專精的音樂家或是教育家組成顧問團,提供各項學習諮詢,以因應小朋友個別發展差異所衍生的問題。我們也會化被動為主動,將所有學員的資料個別做完整建檔,隨時追蹤,並主動協助,提供各項諮詢或發展學習建議,以及各項藝文活動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