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聽老房子說故事–迪化街207博物館

藝文直擊

文/編輯部

攝影/胡家仁

 

過年時最熱鬧的迪化街,除了年貨之外,老屋其實也是一大特色,一個駐足、一個轉角,就能看到時代的風景。其中,一棟有著圓弧立面的建築,有著現代主義的簡潔外觀,在大稻埕一片仿巴洛克式的建築群中,顯得特別與眾不同。它就是「迪化207博物館」,也是老屋申請私人博物館的全國首例。

百年藥舖變身博物館

這棟四層樓老屋,原為台灣第一位女漢醫博士莊淑旂家族經營的「廣和堂藥舖」,2009年被列為歷史建築,如今主人換成知名文化人陳國慈。出生於香港的她,曾創辦並贊助「台北故事館」和「撫臺街洋樓」,開啟台灣個人認養古蹟的先例,「迪化207博物館」則是她第三度投入老屋活化的工作。

館長華安綺透露,創辦人陳國慈從小在香港長大,有感於城市在經濟發展中,許多漂亮的老房子就這樣被拆除,非常可惜,台灣在追求城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過去的文化,而老房子正是在地人文歷史最佳的代言者,除了說自己的故事,也說當地的故事。

2017年4月開幕的「迪化207博物館」以社區博物館為經營型態,推廣台灣生活文化,透過各種主題展覽,述說台灣人文故事,開幕至今已展過磨石子工藝、送禮人生和火柴盒收藏等展覽。開幕不到一年,就奪得「2017年老屋新生大獎」銀獎的殊榮。華館長說:「我們希望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在展覽找到生活中的熟悉感,露出一種共鳴的微笑。」

磨石子地板是最棒的收藏品

走進博物館,除了與常民相關的一些展覽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不容錯過的珍貴收藏品——磨石子地板。老屋目前仍保有台灣現今少見的大片磨石子地板,從騎樓的「蜜蜂採蜜」圖案開始,進入一樓入口處的「老山高麗蔘」,連結老宅曾為藥舖的前世,二樓「葡萄」底下所加的英文字「GRAPES」一窺半世紀前屋主的洋派,還有幾何色塊的跳色拼貼、精巧的銅條鑲嵌技術及複雜的染色構圖,見證了老屋過去輝煌的藥鋪歷史,也展現了昔日台灣精湛的磨石子工藝美學。

三樓的大面積開窗,圓弧復古的西洋風格造型,能俯瞰大稻埕街景,也是網美遊客最喜歡拍照打卡的地方。三樓藝廊目前展出「老房子•新生命」,蒐集了台灣25個活化使用老房子的案例,包括博物館、書店、民宿、酒吧、理髮廳等,展期至2020年2月2日止。

走上屋頂更是精彩,這裡是大稻埕的秘密基地,樓頂可以俯瞰迪化街區紅磚屋瓦,層層疊疊的紅瓦屋頂,傳統長型街屋樣貌一覽無遺,甚至還能遠眺淡水河岸,可以想像當年街屋前面就是碼頭,貨物抵達直接運到店裡的景象。頂樓還留有一座紅磚砌成的灶,過去是用來製作中藥材的設備,也是中藥店的唯一「遺跡」。

站在頂樓享受淡水河吹來的風,彷彿感受到大稻埕古往今來的流動。從中藥鋪化身為博物館,這棟老屋不但沒有隨著時代凋零,反而蘊藏了新的生活脈動,既乘載了過去,也接續了未來,在遊客的足跡中,繼續寫下它的歷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