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月亮和飛碟相見歡

小小創意家

文、攝影/編輯部

 

中秋節到了!圓圓的月亮是許多詩人的靈感,有人想到玉盤,有人想到玉兔,還有人想到飛碟呢!今天的小小創意家,我們就要來試做一個很像飛碟的鈴鼓,看看能不能用好聽的鈴鼓聲,把嫦娥從月亮吸引到人間來。

 

大家來腦補

鈴鼓又稱為搖鼓,通常是由直徑由8吋至14吋不等的圓形鼓框,再上多組金屬片而成;其中一邊鼓面可以蒙上動物皮製的鼓膜,當敲打樂器時,金屬片會互相撞擊,發出近以馬鈴的聲音,因而得名。

鈴鼓有很多種的演奏方式,每種方式製造出來的聲響亦不同。最常使用的是敲打的方式,一手持鼓框,另一手則拍打樂器的鼓皮或鼓框,拍打的手勢也可以有變化,可以直立著拍或平放著拍,甚至可以用手掌拍或握拳拍,效果都不一樣。

還有一種滾奏方式也很常見,一手持鈴鼓,利用手腕的前後擺動來搖動鈴鼓,讓金屬片不停地撞擊而產生連續的聲響,速度愈快, 金屬片的撞擊就愈密,擺動幅度愈大,所產生的聲音亦越響;而姆指輪奏則需要較高的技巧,利用姆指、食指或中指,沿著鼓膜邊摩擦,帶動金屬片震動而製造出急速的滾奏效果。

 

 

 

 

 

丟出問題想一想

Q:除了放在餐盤裡之外,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做鈴鼓?

A:將鈴噹放在兩個餐盤裡面,是最容易的製作方式,形狀也很像飛碟。如果要更接近市面上的鈴鼓,則可以將兩個餐盤黏合之後,繞著餐盤邊緣打幾個洞,然後穿上細線或橡皮筋,把鈴噹綁在上面,這樣就可以搖奏和拍奏,聲音也更為響亮囉!

 

Q:真的有長得像飛碟的鼓嗎?

A:有哦!飛碟鼓本名叫做Hang,或Hang drum,是在2000年由兩位瑞士人 Felix Rohner與Sabina Scharer發明的,演奏的時候將鼓放在腿上,以手掌和手心拍打,或用手指敲點出聲,聲音細柔溫暖,很好聽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