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靜靜看吧!和畫家一同來賞月

藝文直擊

文/編輯部 攝影/胡家仁

 

在東西方的畫作中,月亮一直是個常見的題材,畫家透過月亮反應內心情感,或是創造一個屬於他的奇幻世界。不論西方或東方,古代或現代,人們都賞著同一個月亮,且著迷於它,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畫作來欣賞月亮的迷人之處吧!

 

梵谷《星夜》

 

梵谷《星夜》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如果提到月亮在藝術上的展現,那麼在眾多描繪月亮的畫作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梵谷的《星夜》莫屬了吧。在梵谷的筆下,平靜的星空捲起一波波海浪,星星、月亮在空中旋轉,山脈和城鎮都在躁動,屹立在前方的樹木更像是火焰般燃燒,洶湧、動盪的畫面美得如此強烈,卻又讓人不安。

其實這幅畫是梵谷進入精神病院後所創作的作品,當時他為精神分裂所苦,每天都在與混亂的精神世界拉扯。在旁人眼裡,他是個粗魯、行為怪異的人,沒有人能理解他心中的寂寞與悲傷,他無法用言語說明他的內心世界,只能透過畫筆將這份情感呈現在畫布上,就像這幅畫中的月亮和星星,努力閃耀著光芒,映照他心中黑暗的角落,直到最後一刻仍燃燒著生命能量,讓人感到無比炙熱又悲傷。

 

 

亨利盧梭《沉睡的吉普賽人》

亨利•盧梭《沉睡的吉普賽人》(維基百科)

在盧梭的夢境世界中,月亮高掛在深藍色的夜空,顯得祥和又平靜,就像畫中的吉普賽女子睡得如此安穩自然。兇猛的獅子不再狩獵,牠緩緩地靠近這位女子,僅僅只是徘徊在她周圍,偶爾聞聞她和身旁的物件,在這個烏托邦世界中,他們的互動如此恬靜又平和,讓人也不禁陶醉在這個如夢似幻的夏夜中。

即使這幅畫是那麼引人入勝,但是在當年並不叫好,評論家認為他的畫作幼稚、稱不上藝術,而他也不像當時那些非主流的藝術家有那麼強烈的反抗精神,他只是像個孩子拿著畫筆盡情揮灑,睜著眼做著白日夢,建構出屬於他獨特的異想世界。

 

 

劉國松《升起的上弦月》

劉國松《升起的上弦月》(高雄市立美術館)

1968年12月,阿波羅八號登月成功是人類宇宙探索上最具影響力的一刻,他們從太空傳回了由月球遠眺地球的照片,被評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環境攝影」。這個標誌性的照片從此改變人類對地球及宇宙的觀感,更啟發了台灣畫家劉國松,他於1969年創作《地球何許》與《月之蛻變》兩個系列,這幅《升起的上弦月》便是系列中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在這件作品中,劉國松透過高聳超然的視角,就像漂浮在宇宙中,描繪出從雲層間緩緩升起的一彎新月,以及地球被大氣層環繞的景象,建立了中國書畫與太空探索之間前所未有的聯繫。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山水畫強調的超脫意境及天人合一,同時也呈現了現代人類超越俗世的不同意象。

 

 

 

幾米《月亮忘記了》

走在台北市的信義計畫區,有一輛公車特別引人注目,它始終停在路邊,車頂上還有一個可愛的孩子舉著黃色的微笑月亮,這台公車裡就像一個小型博物館,上了車就可以看到繪本裡的童話世界,那就是與幾米合作的裝置藝術──月亮公車,到了晚上,車燈看起來更加璀璨。

月亮公車來自幾米所創作的繪本《月亮忘記了》,當年出版時恰遇921大地震,因此陪伴了許多人孤寂的心。這樣的治癒就如同一車車微笑的月亮,運往每個哀傷的城市角落,那溫柔的月亮和小男孩的故事,重現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地方,在每個不同的時刻,依然默默地提供著光亮及溫暖。如果你上了這台月亮公車,別忘了跟小男孩和月亮照個相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