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靜靜聽吧!和音樂家一同來賞月

藝文直擊

文/編輯部 插畫/李晢

從古至今,人們對月亮的好奇心從不減少,從過去的文字和圖像,我們可以推斷當時月亮的樣貌,也可以了解那個年代的知識認知及文化發展。今天,就讓我們以音樂的角度切入,來一探究竟不同時期所描繪的月亮吧!

 

 

兩百年前的月世界

海頓《月亮的世界》劇照

 

從古到今,大家對月亮的想像力從來沒停過!在阿姆斯壯還沒登月之前,月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呢?在巴洛克時期,就有一部歌劇描繪月亮上的奇幻世界,那是海頓在1750年代所創作的《月亮的世界》。

這部作品是海頓為兒子的婚禮所作,是一部科幻的愛情喜劇。故事以望遠鏡為探索月亮的起點,大家前往月球上遊玩,在音樂上是典型的海頓風格,但就體裁而言是絕對的超前,充分展現了當年人們對月亮的好奇與想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之後,唱片公司順勢推出這部歌劇,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早在兩個世紀前,人類登上月球的故事早已譜成歌劇!大家爭相購買,想聽聽當時的人們怎麼幻想月亮上的事;而在巴洛克時期看過海頓這部歌劇的觀眾,也沒料到登上月球的這份渴望,竟然在兩百多年後真的實現了吧!

 

 

月光才能表達的愛與浪漫

除了海頓大師之外,還有兩位作曲家也對月亮很有感覺,不約而同的以「月光」為名,譜下好聽的曲子。

德布西是著名的印象樂派大師,他擅於捉音樂中光影的微妙變化,釋放音樂的表現力和想像力,營造透明朦朧的印象流動。膾炙人口的《月光》,更是將朦朧印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首曲子的創作靈感出自法國詩人保爾‧魏爾倫的《月光》。詩中描寫戴著面具的舞者在月光下歡唱舞蹈,德布西以簡單純淨的旋律,呈現這動人的一幕。伴著旋律看著這首詩,彷彿置身在靜謐溫柔的月光下,輕鬆地跳著舞,隨著逐漸緩降的下行音型,彷彿月光輕輕灑落在臉龐,而緊湊的琶音略顯激動,好似閃爍搖曳的月光,最終樂聲漸緩,回到了月光靜止的空寂,餘音繚繞。

貝多芬也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月光奏鳴曲》,傳說這首曲子是在他追求伯爵千金時,被伯爵以「門不當戶不對」為理由極力反對後,悲痛之下所寫的失戀曲。

另一個流傳的故事則是:一天夜晚,貝多芬散步在維也納的街道上,驚訝地聽到一間破屋中竟然有人彈著他的艱澀鋼琴奏鳴曲。忽然琴聲停止,屋內傳來對話聲,少女說:「唉!這段太難了,要是能聽貝多芬彈奏就好了!」少年接著說:「要是我們有錢,我一定設法買張票帶你去聽現場演奏!」

貝多芬聽了這段話為之動容,敲門進去拜訪,發現彈奏的少女雙眼竟然看不見,原來是隔壁夫人常常彈奏這首曲子,她聽著聽著就會彈了。貝多芬坐在鋼琴前,從容地彈起剛剛那首曲子,精彩的演奏讓兄妹們感動得熱淚盈框。

忽然一陣風吹進來,吹熄了微微燃燒的蠟燭,皎潔的月光灑進屋內,一片祥和。貝多芬腦子裡閃過一連串旋律,便即興彈了出來,時而幽靜,時而輕快,最後激昂的樂曲如海流般湧入這個小屋,這就是《月光奏鳴曲》。

不論是圓月或新月,月亮總有不同的溫柔風情,聽完音樂家的曲子之後,你對於月亮有什麼想像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