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中秋節 聽聽不一樣的月亮故事

藝文直擊

文/盧家珍

 

中秋節到了,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等傳說,這次我們要來聽聽看格林童話的經典故事《月亮》,它還曾被改編成歌劇呢!

 

格林童話裡的月亮是偷來的

你相信嗎?其實古時候天上是沒有月亮的,到了夜晚總是漆黑,天空就像籠罩著一塊黑布,月亮從來沒有升起過,星星也不閃爍。有個村莊的四個小伙子某天結伴出遊,來到了另一處村莊,他們發現這裡天黑之後,四周竟然還有些微亮,仔細一看,橡樹上竟然掛著一個圓圓亮亮的東西。

「這圓圓亮亮的東西是什麼呀?」他們感到好奇。「這是月亮!」一位農夫告訴他們:「這是我們村長花三塊錢買來的,我們每個星期只要繳交一塊錢,村長就會每天定時為這月亮添油,把它擦得又明又亮。」

農夫離開後,四個小伙子動起歪腦筋,「如果有這個月亮,我們的村子也可以亮起來了!」於是,他們偷偷把這個月亮摘下,放在馬車上,再蓋上布,以免引人注意,之後順利把月亮運到自己的村莊,掛在柏樹的頂端。月亮燈照亮村莊,所有的村民都很高興。四個人每星期都從村民那裡收取一塊錢,負責爲月亮添油擦淨。

幾十年過去,四個小伙子變成了老頭子,其中一個人快死的時候說,月亮有四分之一屬於他,希望能一起埋進墳墓。於是村長就在這個人死後,把月亮的四分之一剪下來,放進他的棺木。月亮的光雖然變弱了,但是並不嚴重。

第二個人死去時,也剪下四分之一,月光又變弱了;第三個人死去時,光線變得更加微弱。第四個人一死,月亮全部都剪完了,夜晚變得像以前一樣黑暗,人們在晚上出門都會互相撞到頭。

但是這四分之一的月亮,一個個到了陰間,就集合成完整的月亮了!原本漆黑的冥界也變亮了!死者紛紛醒過來,開始狂歡吵鬧,天神以為發生暴動,於是親自下來查看,才發現是月亮惹的禍。於是天神命令死者都回到墓裡,然後帶著月亮離開,把它掛在天空上,就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月亮了。

 

卡爾‧奧福的月亮是一齣歌劇

這個故事,到了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福(Carl Orff)手中,就改編成了歌劇《月亮》(Der Mond)。它是一齣獨幕的五場歌劇,對白極為簡潔,清楚呈現奧福的音樂風格。此劇於1939年2月5日,在慕尼克國家中心首演,演出時間共1小時18分鐘。

奧福在劇本和樂譜上已經有相當完整的指示,人物造型、舞台設計可以發展出饒富童趣的巧思。劇情由一位男高音擔任敘述者,盜取月亮的四個年輕人分別為兩位男中音、一位男高音、一位男低音,農夫為男中音 ,村長為男高音,把月亮帶到天上去的天神則是男低音,聽起來雄渾又有氣勢。 

這齣歌劇改編得小巧精緻,劇情又富趣味,EMI還曾發行由薩瓦利希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演出的唱片,如今在網路上也可以看到美國的Hub城市歌舞團、德國的里昂歌劇院的演出版本。在台灣則是2017年8月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演,當時由歌劇權威曾道雄擔任導演,還採用遠自德國而來、珍稀的十九世紀骨董管風琴和風琴。特別的是,北市交還邀請了知名插畫家張振松,將節目冊做成繪本形式,非常有趣。

知道這個故事和歌劇之後,相信之後再看到月亮時,你會有更多不同的想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