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2022重啟「臺灣新聲力+」 臺灣擊樂社群跨界展現後疫情風景

藝文直擊

文/編輯部

圖片提供/擊樂文教基金會

 

去年5月,由朱宗慶打擊樂團策劃的「臺灣新聲力」系列,集結上百位打擊樂家,展現臺灣打擊樂界的團結一心,卻因突發疫情而不得不取消。然而,眾人並未忘記當時的約定,今年5月,系列升級為2022「臺灣新聲力+」,以《擊刻風景》、《名家聚擊》與《百人木琴》三檔各具特色的音樂會企劃,於北中南推出六場演出!

 

 

首演跨界新作,董陽孜賴德和周東彥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去年的「臺灣新聲力」系列音樂會,原已進入節目單送印的蓄勢待發階段,卻因疫情升級而忍痛取消:「當時看著同仁們邊在眼裡含著淚水,邊快速接續各種應變計畫,令人相當不捨。」然而他總相信,在最艱難的時候,仍選擇守住希望,「天總是攏會光」。

 

首場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擊刻風景》,除了精選三首當代擊樂作品之外,更推出兩首新作的世界首演:黃思瑜〈女媧〉講述母神的補天造人,以擊樂的敘事方式,表現出傳說中的片片風景。

 

打擊樂與多媒體之間的即刻呼應,是此次台灣新聲力備受關注的焦點。

 

〈不聞鐘聲,唯有風雨〉則是集合了藝術家董陽孜✕作曲家賴德和✕多媒體藝術家周東彥三位名家,一同展現打擊樂與多媒體之間的即刻呼應。賴德和表示,這個標題源自兩年來全世界受困的疫情,鐘聲象徵祥和,風雨則是不安的外在怒濤。他說,仔細觀察花草樹木所有自然萬物以及人造文明,甚至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它們皆具有相同的秩序和結構,在亂世之中如何自處?道理即來自佛祖「拈花微笑」的啟示。他以此曲獻給受困於疫情兩年的世界,帶給世人內心慰藉。而周東彥則將以影像方式,配合曲風,將董陽孜的書法做多媒體投影變化。

 

百人木琴,三大擊樂家攜手指揮

 

同時,去年就凝聚臺灣擊樂社群力量的演出規劃《名家聚擊》,今年當然不會在「臺灣新聲力+」缺席。至於眾人從去年就引頸期盼的《百人木琴》音樂會,仍不負眾望,邀集100位臺灣優秀打擊樂家,50台木琴同台獻藝,並邀請臺灣鼓王黃瑞豐特別演出,串連起臺灣擊樂社群的真摰感情。更難得一見的是,朱宗慶、連雅文與徐伯年三位資深打擊樂家共同攜手,分別擔任《百人木琴》的指揮大任,展現出臺灣擊樂社群的強大實力。

 

《百人木琴》將於音樂會重新登場,50台木琴將同台獻藝。

 

朱宗慶認識連雅文、徐伯年時都只有十幾歲,至今算來已有半百之年,多年來各組樂團、各有特色也各自發展,如今聚在一起就能發揮加成的效果。而黃瑞豐當年在20出頭已小有名氣,17歲時的朱宗慶還曾特地前往他家向他請益。原本去年就安排4人同台演出,大家還相當興奮,沒想到最後因疫情延後一年。

 

此次「百人木琴」睽違6年再次推出,由徐伯年指揮百人同台的龐大盛會,他笑說上回原本並不想指揮百人木琴,沒想到後來太過癮不想下台,音樂旋律在腦中繚繞不止。連雅文則受邀全新創作〈一個月三十天〉,將於此次音樂會作世界首演,他回憶自己接到邀請的第二天就想到曲名了,〈一個月三十天〉指的就是眾星拱月,也像君主與百姓,這兩方各有想法,也各有拉鋸。

 

而從未用以爵士鼓和木琴搭配過的黃瑞豐,之前很擔心表現不好,但也因此獲得了特別的經驗。他說,這輩子從南部、台中發展到基隆,從錄音室、電視台,歌廳、舞廳到那卡西,直到進了音樂廳才知道原來共鳴來自於真實創造的聲響。每一次進音樂廳都是一個學習,他非常珍惜。 

 

 

難得一見百人的同台以超過50部木琴呈現,不僅樂器與演奏者的調度工程浩大,排練、演出難度更是不容小覷。壓軸曲目將由黃瑞豐領銜,與百人木琴一同演奏作曲家櫻井弘二(Koji Sakurai)新編的〈里程之歌—與我們共度歲月的流行歌曲〉,而本首樂曲也由朱宗慶親自上場指揮,為系列畫出完美的尾聲。

 

節目名稱

時間

地點

擊刻風景

5/27(五) 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6/03(五) 19:30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6/04(六)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名家聚擊

5/28(六) 14: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百人木琴

5/29(日) 14: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5/29(日) 19:3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