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人的「磁吸效應」

創辦人的話

封面攝影/劉振祥

 

時間總是不等人,自我卸下公職、全心回到團隊第一線後,一眨眼已經超過半年了!這半年來,我在打擊樂團隊啟動了「動能循環計畫」,透過工作日誌和實體見面的實施,用實際行動走在第一線,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這陣子,我密集地與全國教學中心的主任、講師、行政同仁交流互動,期間也分享了我對社會趨勢、對團隊現況的觀察,以及從夥伴們書寫的工作日誌中所發現的問題。很高興,我收到了許多具體的意見和真誠的分享,也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動能正在凝聚與轉化!

 

這讓我想到「磁吸效應」這個詞,它原本是個地理性的概念。舉例來說,坐落於台中、高雄兩地的國家級劇場,在落成後,吸引許多本來在北部打拼的劇場工作者回鄉打拼。專業人才的匯聚,不但為當地藝文環境注入活水,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及城市發展的活力。又例如,打擊樂團與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合作的《俠 飛 春 光》音樂會,所回望的是一九二0至一九三0年代,台灣一段理想勃發的年代。當時,有志之士齊聚在總部位於台北大稻埕的「台灣文化協會」,及其機關《台灣民報》在台北、新竹、台中、員林、台南等地的十餘處讀報社,一起為啟蒙的理想熱血付出。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種「磁吸效應」。

 

然在我看來,「人」是發展文化事業最關鍵的資源之一。以藝文推廣工作來說,一地的「磁吸效應」將如何發揮,實還要考慮吸引到什麼樣的人才,以及人與人之間如何相互吸引等問題。所以說,「磁吸效應」雖是地理性的概念,但「人」所創造的動能,才是此效應具有影響力的原因。

 

以《俠 飛 春 光》這個作品為例,在製作初期,我與製作人蔣理容老師、導演李小平以及編劇施如芳討論後便定調,這場音樂會除了打擊樂,還會有人聲。隨後,合唱指導陳麗芬老師加入製作群,經過逐一選角,最後挑選了二十位優秀歌者加入排練。這二十位歌者,各個都有豐富經驗,既能唱,又具備一定的戲劇表現,還能與打擊樂團共同演繹,相當不容易。

 

更難得的是,這二十位歌者以十足熱情的態度,投入此次密集而精實的排練行程,並始終維持著高昂的士氣。每次看排,我都覺得這二十位歌者專業、敬業、樂業的神情,像極了打擊樂團!我想,這就是所謂人的「磁吸效應」吧!

 

從「動能循環計畫」裡的各部門同仁,到《俠 飛 春 光》音樂會裡的擊樂與人聲交織共振,迴盪之聲都能撼動人心。由此,我希望能使打擊樂團隊除了是一個「大家庭」,還能成為一個「能吸引人願意來共同打拼的園地」。現階段,這個「園地」裡有著人才濟濟、人才輩出的盛況,期待有朝一日,這些人才所耕耘的「園地」,可以發揮更大的「磁吸效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