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仙氣十足的浪漫派芭蕾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藝文直擊

文/盧家珍

19世紀浪漫派芭蕾的代表作《吉賽兒》。(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芭蕾舞劇《吉賽兒》即將來台巡迴演出,這部作品將迷人的音樂、精湛的舞台設計、優異的編導、出類拔萃的舞姿結合成一體,被譽為19世紀浪漫派芭蕾的極致代表。但話又說回來,什麼是浪漫派芭蕾呢?難道還有不浪漫的芭蕾嗎?

 

早期芭蕾舞者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這得從芭蕾的起源開始說起,芭蕾其實發源於義大利,義大利文為Ballo,亦即是「舞蹈」的意思。大約在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芭蕾便以簡單舞步的形式出現。直到16世紀,義大利貴族公主嫁給了法國國王,便將芭蕾帶進法國宮廷,結果掀起一股熱潮,隨時成為宮廷文化的重要一環。連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都曾是芭蕾舞者,不但在巴黎創辦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並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

跳芭蕾的路易十四,當時是穿著高跟鞋。(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不過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而且是穿著高跟鞋跳舞。但後來放寬了規定,再加上引入足尖跳舞的方式,芭蕾舞壇漸漸成為女性的天下。

 

18世紀時,有人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到了19世紀,浪漫主義興起,芭蕾舞劇也開始出現虛實交織的風格,仙女、幽靈或精靈都是常見的角色,她們穿著最具代表性的白色薄紗舞衣,以及足以撐起腳尖的芭蕾硬鞋,營造輕盈飄渺之感,表現出空靈的氛圍,這就是「浪漫芭蕾」,又稱為「白色芭蕾」。

 

內容和技巧大大創新的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反對古典主義舊有的技巧姿勢、內容以及形式,創作的題材也不再是古代神話和英雄人物,而以詩意或戲劇性的民間故事,或是女妖、精靈等超現實的事物為主,劇情圍繞在人的靈魂形態與神性。

 

不僅在創作的題材上有所變革,浪漫芭蕾在技巧上也有驚人的創舉,為了展現如同仙女、精靈般的輕盈姿態,舞者動作大多以足尖的小碎步及跳躍性的動作為主。而在服飾上也有很大的創新,舞者穿著白色緊身上衣,裸露雙肩及頸部,裙子以重疊數層的白紗縫製,形狀如吊鐘,長度介於膝與踝之間,再加上粉紅色的褲襪和緞質的舞鞋,如夢似幻。

 

浪漫芭蕾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仙女》(La Sylphide)首演於1832年,是浪漫芭蕾舞劇的早期代表作,也是芭蕾史上首度邁開腳尖舞的里程碑之作。由塔格里奧尼(Filippo Taglioni)為其女兒瑪莉‧塔格里歐妮(Maria Taglioni)所創編,把啞劇和舞蹈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這部芭蕾的特點。

2018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演出《仙女》。(圖片提供/高雄城市芭蕾舞團)

 

另一齣浪漫芭蕾經典代表舞作就是《吉賽兒》,飾演吉賽兒的舞者不僅要有高超的舞技,能夠連續不斷的做出快速單腿足尖小跳躍,還要運用足尖碎步做出飄空等高難度動作,並且能發揮演技,表現吉賽兒從天真快樂的少女到心碎發狂至死、變成哀怨幽魂的情感轉折。難怪吉賽兒是所有頂尖芭蕾舞者夢寐以求的角色,而這個角色也被視為評斷舞者技巧是否優秀的試金石。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即將來台演出《吉賽兒》。(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而在19世紀後期,芭蕾又傳到了俄國,經由沙皇政府支持和推廣,延聘邀請歐洲優秀舞蹈家,奠定芭蕾專業化的基礎,同時融合俄國的民族性,逐漸形成獨樹一格的表演和訓練體系,取代法國成為另一個芭蕾藝術發展中心,創立「古典芭蕾」的表演形式。如今我們熟知的柴科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鉗》及《天鵝湖》,更是為芭蕾的發展帶入另一個高潮。為展現女舞者複雜的技巧及修長的線條,原有的長紗裙又改成短紗裙,而仙氣十足的浪漫芭蕾,也在此畫上句點,迎向另一個里程碑了。

《天鵝湖》的女舞者已改為短紗裙。(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