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線上誌

Arts circle

鐵道博物館走透透 見證台灣鐵路發展史—北部篇

藝文現場

文、攝影/盧家珍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主建築由知名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造。

 

鐵道在人類的文化發展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台灣的鐵路從清代劉銘傳開始,經過日治時代,再從台鐵到高鐵,也見證了台灣的經濟發展。如今全台各地都有鐵道博物館,寒假及春節假期,大家都會坐火車旅遊或回鄉,不如造訪一下北中南三地的鐵道博物館及園區吧!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首先,來到台北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這裡不僅展示了台灣鐵道的發展歷程,還能讓你一秒回到火車時代。館內還有許多鐵道文物,以及實景打造的車廂內部場景,讓你了解台灣鐵道從無到有的歷史故事。

 

博物館內設有孩子最喜歡的「蒸汽夢工廠」互動展示區,這裡可以親手操作模型火車,有小火車可以坐,還有火車動畫塗鴉、鐵道體驗駕駛樂趣等等。當然,也少不了鐵道的科學知識介紹,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輕鬆掌握鐵道的運作原理。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互動區牆面所標示的蒸汽火車零件。

 

而「大火車展間」沒有人數限制,一進入展間便看到一個巨大的火車零件背板,小朋友在這裡可以化身為鐵道工人,也可以擔任車長駕駛火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拿起鏟子將煤炭鏟進鍋爐裡,火車才能跑得快又遠。由於有時間限制,家長和小朋友總是分秒必爭的完成鏟媒任務,驚險又有趣。

 

小朋友要在時間限制內,把煤炭鏟進鍋爐裡,火車才能有動力前進。

 

重現舊時火車站情境

鐵道部園區有許多復刻的場景,例如木造火車月台,現在只能在某些老車站才看得到了;還有傳統的硬卡車票售票機,也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的回憶,在使用悠遊卡或一卡通的今天,特別值得介紹給小朋友。

木造月台場景格外勾起長輩們的車站記憶。(國立台博館鐵道部園區提供)

 

還有一個特別的展區是模擬火車車廂內部的場景,踏進去時真的彷彿進入車廂一般,尤其地板微微的震動,甚至窗外的畫面也一直在變化,令人產生火車在前進的錯覺。而隔壁的展間則陳列了許多鐵道歷史文物,像是鐵路便當、茶壺和水杯、古早的時刻表都有收藏。

維妙維肖的擬真車廂,營造出火車行進時地板震動及窗外風景變化的微妙感受。

 

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

而號稱耗資2300萬打造的動態鐵道模型,更是館內一大亮點。這裡選定1910年代台北工場與機器局建築、1970至1980年代台北車站周邊(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的第三代火車站),以微縮比例1/80的模型場景,呈現台北鐵路沿線過往的記憶,並規劃不同車輛型號的火車動態展演。

耗資2300萬打造的動態鐵道模型,是館內一大亮點。

 

品味日式新古典建築風格之美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建築群已被定為文化資產,主建築在日治時期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廳舍,建築師即是鼎鼎大名的森山松之助,總統府和監察院也是他的作品,所以除了把焦點放在火車之外,還可以抬頭看看美麗的建築細節,處處充滿著新古典主義風格之美。

主建築入口門廊深受英國建築影響,天花板或樓梯扶手皆可見裝飾用心。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裡有一棟特別的八角樓,不妨請小朋友猜猜看它是做什麼用的?答案是——男廁!這種廁所在台灣相當罕見,而由於日治時期鐵道部職員主要為男性,所以園區在當時只設置男廁。仔細看它的古典建築風格及通風設計,讓人忍不住讚嘆——日本人連蓋個廁所都這麼用心!

具有古典建築風格的八角樓,原來是一座男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