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線上誌

Arts circle

鐵道博物館走透透 見證台灣鐵路發展史—中部篇

藝文現場

文/盧家珍

圖片提供/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彰化旅遊資訊網

舊台中車站已轉型為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代表吉祥物為「鐵鹿」。

 

到了中部,一定要拜訪的鐵道園區,當然就是「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囉!它的前身就是台中舊火車站,這座建於1908年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奇蹟,是台中發展和台灣鐵路歷史的象徵。其文藝復興風格設計和標誌性的鐘樓,讓這座車站即使在一個多世紀後,仍然是一個宏偉而壯觀的地標。

 

三代同堂的車站——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

台中車站穿越百年歷史,串起了大台中的文化與人文風景,從1905年第一代車站設立,1917年第二代車站因應運量擴展而生,至2016年鐵路高架化誕生了第三代車站,是全台唯一三代同堂的車站,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讓人們可以同時感受新舊共存的和諧,保存了無數的回憶和故事。

 

如今百年歷史的第二代車站卸下運務重任,以國定古蹟身分佇立;同時也打造「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讓民眾得以親近珍貴文化資產。

 

園區以新的台中車站為核心,新站商場「鐵鹿大街」提供餐飲、伴手禮、租車、主題快閃店等服務;另於舊站月台舉辦展覽、小小站長、主題市集等活動,並將退役火車DR2700、EMU100變身為小賣所及特色咖啡館,讓民眾在回味車站往日時光的同時,又能體驗鐵道日常的新氣息。

舊台中車站已被列為古蹟,並打造為新的鐵道文化園區。(胡家仁攝影)

 

退役火車變身為咖啡館

走進舊台中車站的售票大廳內,除了有復刻站內1940年代的售票亭之外,還可以去「樂田活版工房」體驗一下活版印刷手感,看看以前的硬卡車票是怎麼印出來的。

園區內可以體驗活版印刷,了解硬卡車票的製造過程。

 

昔日被暱稱為「白鐵仔」的DR2700曾是西部幹線最快的列車,也是臺鐵的招牌列車,在1966年到1979年間以「光華號」之名行駛於縱貫線,是鐵路電氣化前陸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退役之後,如今化身為文青潮流選物店「光華小賣所」,提供輕食小點、臺味伴手禮、文創紀念品。

退役火車DR2700化身小賣所,販售各式以鐵道為主題的創意商品。

 

另一輛EMU100型自強號車廂,是台鐵第一款自強號,由於形似英國當時的城際列車,因而獲得「英國貴婦」美名。退役後改造為火車咖啡廳「Mamonaku Cafe」引用日文「まもなく」的拼音,意指列車即將進站,除了保留民國78年的懷舊風格之外,車廂內的「月洞門」拱門也讓列車更具復古氛圍!

EMU100型自強號車廂被改造為咖啡廳,內部拱門為一大特色。

 

聖誕節前,園區展示的R111還化身為「星願號」,讓小朋友們滿足了想要成為車長的心願,戴上了帥氣的帽子,坐上小火車在鐵道上緩緩前行,月台上則是手機拍個不停的爸爸媽媽。

小朋友們化身一日車長,乘坐迷你版R111火車。

 

而在假日的時候,園區的月台和鐵軌則化身為劇場的大舞台,吉祥物「鐵鹿」​帶來了精彩的主題曲開場舞,還有小青蛙劇團演出精彩的糖果屋劇場,讓現場的大朋友、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退休的月台不但沒有變得寂寥,反而更熱鬧了呢!

小青蛙劇團演出精彩的糖果屋劇場,月台上還有市集可以逛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