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家珍
當我們提到捷克作曲家德沃札克(Antonín Dvořák),你可能會立即聯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但你是否知道,德沃札克除了是一位作曲家之外,其實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鐵道迷呢!
迷戀火車的作曲家
德沃札克是浪漫樂派後期的國民樂派代表,其知名作品包括《新世界交響曲》、《大提琴協奏曲》和《幽默曲》,除了音樂之外,他對火車和鐵軌的迷戀可是出了名的,而這份狂熱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光。
1845年,連接維也納—布拉格—德勒斯登的鐵路通車,當時非常轟動,對住在路線附近的德沃札克也有很大的影響。小時候的他,最愛做的事就是站在鐵道邊,目不轉睛地看著火車呼嘯而過,那時候的他可能還不知道,這些鐵道聲將來會成為他音樂創作的靈感來源。
成年後,德沃札克對鐵道的這份熱情不減反增。他甚至會在火車站附近租房子,以便每天都能觀賞火車進出站的景象。據說後來他在紐約工作時,每天早晨必定到中央車站,等待火車的到來。對他來說,那些列車經過的聲音就是最美妙的音樂。每天跑到中央車站
德沃札克不僅欣賞火車,還熟知各條路線的班次和型號。閒暇時,他幾乎每天都會到火車站報到,紀錄開往芝加哥的快車的機車編號,並與駕駛閒談,瞭解每一個細節。有一次,他差遣學生蘇克去車站記下特快車的車頭號碼,沒想到帶回的卻是運煤車的號碼。德沃札克大為光火,氣得說道:「我怎麼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你!」
德沃札克是一位狂熱的鐵道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創作與火車的關聯
德沃札克的創作與火車也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布拉格時,他住得離火車站很近,常常在創作遇到瓶頸時,就會散步到車站,看看火車再回家繼續工作。
他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是在坐火車橫越美國時寫出的;另一首《美國》弦樂四重奏,也是以火車行駛的快慢節奏為特色,從第一、二樂章樂曲從基礎火車節奏到緩慢行進時的節奏,然後第三樂章的快速三連音,描繪出火車快速行進間的節奏,最後第四樂章展現典型的火車節奏,極為生動。
《美國》弦樂四重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bW-gMHTpk
此外,據說火車與鐵軌碰撞所產生的「喀隆喀隆」聲音,也激發了德沃札克創作《幽默曲》第七號的靈感,這首曲子的切分音節奏和火車的聲響確實很相似,不過傳言仍有待考證。雖然如此,《幽默曲》倒是真的和鐵道交織出一段有趣的故事。
二戰前的美國,長途移動的大眾運輸工具以鐵路為主,乘客們上廁所的穢物就沿線直接排放,因此列車進站時不能使用廁所,以免污染車站環境。當時美國前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和友人出遊時,看見列車上有一段標語:「Passengers will please refrain from flushing toilets while the train is standing in or passing through a station」的標語,於是便用德沃札克的《幽默曲》編了一段民謠。從此以後,火車靠站時,廁所裡就會響起一首歌:「親愛的乘客們,請不要在火車停靠月台的時候,使用抽水馬桶……」
沒想到這段歌詞,意外讓《幽默曲》成為了廣為流傳的歌曲,更被樂評家大衛‧霍洛維茲評為除了貝多芬《給愛麗絲》外,最知名的鋼琴小曲之一。而德沃札克的《幽默曲》也因此成為了鐵道文化的一部分,是不是很有趣?
《幽默曲》(馬友友與帕爾曼演奏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efIZWfmYU
(資料來源:MUZIK 閱聽古典樂、Mr. Thursday @ Dubai、伍德‧瓦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