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光照2023!國美館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啟動

藝文直擊

2023.1+2月-文/盧家珍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查克・利伯曼的作品〈反射研究〉

 

在數位時代,數據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這些龐大的數據經過分析與整理,就成為一筆筆有用的資訊,而在藝術家的眼中,便是一件件可應用的素材,再用自己的觀點梳理,轉變為光影和聲音的視聽美景。

揮別2022,隨著疫情逐漸解封,人們也期待看到曙光的出現。進入2023,就讓「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閃耀在眼眸,一起前瞻未來的數據光景。

9組國內外藝術家,建構絢爛數據光景

2023 年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以「數據光景」為題,即日起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揭開序幕。歷經前面 3 屆的累積,本屆陣容升級,不僅規劃三大主題,有5組臺灣藝術家及3組國外藝術家展出,建構出絢爛的數據光景,更將與西班牙連線,挑戰最遠距離 5G 異地共演。

相較往年,「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有更多音像創作,藉由大型投影帶來高度互動沉浸式音像體驗。以往大多數位藝術作品常在室內展出,此次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企圖打破美術館白盒子,克服氣候、地形、設備維護等影響,將絕大部份作品移至室外。藉由空間轉換帶來不同觀展體驗,也透過空間強化作品個性。

9組優秀作品來自美國、日本、烏克蘭和臺灣的藝術家,主要座落於國美館戶外園區與U-108 SPACE,透過不同場域安排展現作品特色,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即便在國美館閉館期間,也可走近作品細細體會。展期橫跨元旦與農曆春節,歡迎民眾在連假期間到國美館感受這場音像盛宴。  

 

生活中的數據與感官,成為創作的元素

此次三大展覽主題包括:「數據運算介入」、「感官資訊轉換」、「5G即時交流」,看起來硬梆梆的分類,其實卻與我們的生活相近。走進展場,你會驚訝地發現,生活中看到的任何數據、各種感官的知覺,都能轉換成視覺的光影,並且在5G網路幾乎沒有時間差的傳輸速度下,觀者還能與作品進行即時互動。

貳進的〈福朗提爾壹號〉利用5G傳輸的快速特色,讓觀眾創作互動地面投影作品

 

例如404 N.F的作品〈青台〉,以一個大型的浮空的氣囊裝置作為隱喻,探討當代都市追求發展的失序。當你進入金屬結構,仰望上空的浮空氣囊,它就像一個異形生物,隨著臺中市區的交通流量變化數據變化著光影,彷彿在呼吸似的,讓觀者思考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並在其中產生奇妙的感官體驗。

臺灣團隊404 N.F的作品〈青台〉

 

另一位藝術家張欣語則在坡道樹林安裝接收器,突破人類感官限制,感受樹木的脈搏以及周圍動物、環境變化的特殊聲響,聽見植物體內部的聲音。這些聲音並不是我們平時能感知的,然而透過光影變化,讓我們真的「看」到了植物和周遭環境的生命力。

張欣語〈樹的噪訊〉在坡道樹林安裝接收器,讓我們「看」見植物體內部的聲音

 

臺灣/西班牙連線,挑戰5G異地共演

今年重頭戲之一,則是來自烏克蘭/西班牙跨領域數位藝術家尤里.勒赫與臺灣藝術家吳秉聖的跨國連線5G異地共演,跨國共製的〈光的時間量子〉於U-108 SPACE環形的場域展演,這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沉浸式影音複合空間。

兩人共創的〈光的時間量子〉營造聲歷其境的體驗,作品中的畫面都是透過重疊不成律的音符,以及複節奏的音樂結構、顆粒合成,透過大量數據運算來處理影像紋理,營造出一種具有迷幻氛圍的視聽體驗。同時以即時演算和即興隨機的技巧,在視覺畫面和聽覺體驗中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變化。這是U-108 SPACE成立以來,首次同時結合視覺與聽覺共演,更是目前為止最遠距的臺灣/西班牙跨國連線共演,相當具有指標性。

 

 

尤里・勒赫/吳秉聖〈光的時間量子〉進行跨國連線沉浸式展演,在同一個場域中展現各種不同的音像變化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透過科技、藝術、文化對話,作品聚焦聲音、影像、光線的沉浸及環繞,且重視互動性,邀請觀眾進入作品中近距離感受,甚至成為創作的一部份。

除了展出之外,此次也特別規劃系列教育活動,包括5G科技應用工作坊、策展人與藝術家親自帶逛的專家導覽與國際論壇單元,讓民眾在看展之外獲得更多深入理解,歡迎大家打開感官,近距離享受科技藝術的所有可能。

 

「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U-108 SPACE

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2月5日,戶外展覽17:00-22:00、室內展覽週二至週五09:00-17:00 週六、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