蓺類雜誌

Arts circle

后里藝起玩——薩克斯風和它的產地

焦點話題

文、攝影/盧家珍

提到后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可能是后里馬場,也可能是后豐鐵馬道,還有人會想到花博展場,但卻很少有人將它和藝文聯想在一起。其實,后里可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產業」重鎮,因為全球有三分之一產量的薩克斯風,都是來自於后里。本期蓺類就要一一揭開后里的文化面紗,讓大家看看它的動人面貌。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展出以白銅所製作的中音薩克斯風,十分華麗。

 

一位畫家,做出台灣第一把薩克斯風

說來奇怪,薩克斯風這個樂器明明是由比利時的阿道夫.薩克斯於1840年發明的,怎麼會跟台灣的后里有闗係呢?這得從一位熱愛音樂的畫家——張連昌說起。

 

張連昌精研工筆畫與裱褙,曾接受嚴謹的繪畫訓練。1940年代,年輕的張連昌除了繪畫之外,還與一群喜好音樂的當地士紳組成Jazz Band輕音樂團,常在南北演奏,名聲不小。當時張連昌為小號樂手,其中一位夥伴從日本購置了一支薩克斯風,後來卻因家中大火,燒毀了這支珍貴的樂器,張連昌覺得丟掉可惜,便向朋友要回了燒毀的殘體,埋頭鑽研起來,一鑽就是三年。

年輕時的張連昌(右二,手拿小號者)與好友共組樂團。(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提供)

 

雖然沒受過任何樂器製作訓練,但學畫時習得的工筆技法,讓張連昌擅於觀察並繪製出物品的比例細節,他將薩克斯風泡水冷卻之後,仔細將零件拆解,逐一取樣,細心地繪製出400多個零件的製圖表。二戰期間,金屬匱乏,張連昌僅使用家中鐵窗、門條,或將硬幣溶解等克難式作法,歷經無數失敗,眼睛甚至差點被彈起的銅片戳瞎,都無法澆熄他欲製作薩克斯風的熱情,終於打造出全台灣第一把從頭到尾都由本土製作的薩克斯風。

 

1945年,張連昌成立「連昌樂器工廠」,一舉擦亮薩克斯風「Made in Taiwan」的名號,當時從按鍵、管體到蓋帽,都是單人獨力完成,在他不藏私的指導之下,教出許多功夫了得的門徒。白天的樂器工廠傳出此起彼落的金屬敲打聲,下了工的學徒們,跟著張連昌看譜演奏,悠揚的薩克斯風樂曲就開始在后里街道上飄揚。后里慢慢變成一個國際知名的薩克斯風生產地,甚至成為一個樂師集散地,北部的爵士樂團要找團員,都會到后里物色人材。此後,學成的門徒開始自立門戶,衍生出專業分工、樂器客製化、樂器保養維修等店家。不僅是商業市場,連職業演奏者、業餘樂手,都必會來此參觀選購,也造就后里成為國際製造薩克斯風的重鎮。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展出張連昌先生的歷史文物

 

亞洲第一座薩克斯風博物館在后里

2000年,張連昌的第三代傳承者張宗瑤、張彩蕊夫婦捨棄代工一途,建立自我品牌「LC」,引領產業走出正名之路,兩年後又成立亞洲第一個薩克斯風博物館。館內展出張連昌的歷史文物,並提供文化導覽,紀錄台灣的薩克斯風故事,並珍藏發明人阿道夫.薩克斯所打造的薩克斯風,距今已有172年歷史。甚至還有比利時的200元面額紙鈔,上面的圖案就是阿道夫和薩克斯風。

館內珍藏發明人阿道夫.薩克斯所打造的古董薩克斯風,還有比利時的200元紙鈔。

 

步入博物館內,黃澄澄的薩克斯風陳列或高或低,遂成金碧輝煌的音樂城堡,館內展示出張連昌先生歷久以來的作品,更有音樂體驗區及薩克斯風製作過程解說。遊客可以在體驗區中把玩各式薩克斯風、觸摸按鍵,就算是完全沒有吹奏經驗的人,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十分鐘就能吹奏出簡單的世界名曲,非常神奇。而在專業解說中,遊客看到不同材質所製造的薩克斯風,除了華麗的外表之外,更親眼見識其複雜多樣的零件組合。若是逛累了,還能在用餐區裡品味一下音樂、點心及咖啡。

薩克斯風製作流程。

薩克斯風按鍵組件。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薩克斯風的主要材料是黃銅,因此切割後會有許多廢料,博物館發揮巧思,將它們當作銅質金工體驗課程的材料,由老師指導製作出精緻的銅質飾品,打造屬於自己別具意義的紀念性金工戒指。

 

有機會來到后里,不妨來了解一下這獨特的薩克斯風文化產業,學一首樂曲,或打一個戒指帶回家吧!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參觀導覽預約

連絡電話: 04-25562363 |04-25578989

電子郵件:service@sax.org.tw |service2@lcsax.com

門票及體驗課程資訊:

https://sax.org.tw/article.php?lang=tw&tb=2

 

返回列表